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翻译站点

2周前发布 202 0 0

中国政法大学(CUPL)创立于1952年,由北京大学等四校法学学科合并组建,1983年更现名,是中国法学教育核心学府。学校以法学为引领,拥有诉讼法学、法律史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并首创法治信息管理、纪检监察学等交叉学科,推行“四跨培养模式”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师资涵盖9名长江学者,建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深度参与《民法典》等立法...

所在地:
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27号
语言:
北京 | 本科 | 政法类 | 公办 | 211 | 双一流 | 国重点 | 保研资格 | 研究生院
收录时间:
2025-04-18
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中国政法大学

办学溯源与历史沿革

中国政法大学(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简称法大/CUPL)诞生于新中国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中。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期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四校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学科合并成立北京政法学院,首任院长为著名法学家钱端升。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成为国内首批以法学为核心的综合性高等学府。2000年,原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并入,进一步强化了法学教育与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

学科体系与教育特色

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法大构建了以法学为引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其核心优势体现在:
1. 法学学科群:涵盖宪法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国际法等30余个方向,诉讼法学法律史入选国家级重点学科。
2. 交叉学科创新:开设法治信息管理纪检监察学等新兴专业,推动法学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
3. 人文社科矩阵: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学科入选北京市重点建设序列,形成“法科牵引、文理渗透”的独特格局。

学校实施“四跨培养模式”:跨专业选课、跨学院培养、跨学校交流、跨文化实践,本科生可通过“法学+英语”“法学+金融”等双学位项目实现复合型发展。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法大汇聚了国内顶尖的法学智库,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80%的法学教师具有海外研修经历。学校建有:
国家级智库:全面依法治国研究院、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重点实验室: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内首个法学与自然科学交叉实验室)
特色研究机构: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企业风险防控研究中心

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参与《民法典》《刑法修正案》等50余部法律法规的起草论证工作,被业界誉为“中国法治思想库”

人才培养与校友网络

法大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独创“案例教学法庭”“立法模拟实验室”等实践平台。数据显示,全国司法机关中约10%的厅局级干部、30%的省级检察院检察长毕业于法大。知名校友包括:
罗豪才:原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行政法学泰斗
王利明: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民法典编纂核心专家
傅莹:前外交部副部长、全国人大首位女性发言人

学校与全球50余所顶尖法学院建立合作,如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开设“中欧法比较法硕士”等联合培养项目,每年选派300余名学生参与国际模拟法庭竞赛。

校区建设与校园文化

法大采用“一校两区”布局:
海淀校区: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聚焦研究生教育与高端培训
昌平校区:坐落在军都山麓,承担本科生培养功能,建有国内最大的法律图书馆(藏书380万册)

校园文化以“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校训为核心,培育出“学术法大”“人文法大”“公益法大”三大品牌。特色活动包括:
“江平民商法奖学金”:法学界影响力最大的学生奖项
“法镜周刊”:学生自主运营的深度法治评论媒体
“12·4宪法日”:全民普法公益活动,累计覆盖超百万人次

社会服务与时代使命

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参与者,法大承担多项国家任务:
– 运营全国领导干部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年均培训省部级干部200余人次
– 牵头建设“智慧司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 发布年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法治蓝皮书),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政策参考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确立“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法治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


(注:本文数据截至2023年9月,涵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果等关键维度,系统展现中国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教育最高学府的发展全貌。)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02,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中国政法大学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18日 上午11:59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京林业大学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北京林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高校,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使命,构建了林学、风景园林学为核心的跨学科体系,拥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9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科研创新中取得突破性成果,完成《湿地保护法》立法支撑,绘制世界首张梅花基因组图谱,培育224个植物新品种。年均就业率超94%,培养20余万专业人才,包括16位两院院士。支撑三北防护林等国家生态工程,制定63项行业标准,与40国190所院校建立合作网络,主办国际期刊《Forest Ecosystems》。未来将聚焦教育强国、生态文明创新和雄安智慧生态校区建设,计划2035年建成全球影响力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高地。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直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是我国密码保密与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前身始于1947年,历经多次调整后于1993年定名。学院以“忠诚、笃学、严谨、守纪”为校训,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拥有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及4个特色教学系部,聚焦量子密码、5G安全等前沿方向。师资队伍中87.9%具博士硕士学位,主导研发SM9算法等国家级成果。毕业生62%进入党政机要部门,校友涵盖30余位省部级干部及百余名五一奖章获得者。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等共建实验室,2022年主办亚太密码学年会,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密码学科的目标迈进,持续为国家网络安全输送政治过硬的专业人才。
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创立于1955年,以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为核心,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学院设有外交学、国际关系等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65%教师具高级职称,多名专家参与国家重大政策研究。与全球60余所名校建立合作,30%本科生赴海外交流,品牌活动北京模联、外交官论坛影响广泛。杰出校友包括王毅、傅莹等外交精英,35%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学院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外交特色大学,重点发展数字外交、气候外交等新兴领域,筹建全球外交院校联盟,推动国际外交教育标准制定。
中央财经大学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央财经大学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中央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始建于1949年,以财经学科为主体,拥有应用经济学等5个A类学科及1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校创新推行“通识+专业”培养体系,设立数字经济拔尖班等特色项目,建有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高端平台,近五年承担47项国家级重大课题,智库成果获省部级批示126次。与50多个国家280多所机构合作,开设全球金融双学位等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超97%,多数进入国家机关、全球500强及国际金融机构。学校正实施“12345”战略工程,聚焦数字金融、绿色经济等领域,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财经大学,打造全球财经智库与人才高地。
北京中医药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国家首批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先后入选“211工程”“双一流”建设序列,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三大核心学科稳居国内顶尖。学校构建本硕博全阶段培养体系,拥有16个本科专业、42个博士点及5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师资队伍含院士、国医大师等高端人才。国际化成果显著,开创首个海外中医学位项目,建立德国魁茨汀中医医院等海外实体,俄罗斯中医中心纳入当地医保体系。直属4家三甲医院年服务患者超千万,重点专科覆盖广泛。校园多校区协同发展,在校生近1.6万人,中医执业考试通过率连续十年领先全国30%。未来以“守正创新”为核心理念,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致力建设全球高等教育标杆。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属“双一流”高校,始建于1960年,以工科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前1‰),建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5%。在校生2.6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居市属高校前列。学校与全球50余国高校合作,设立4个国际科研平台。未来将聚焦智能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化“双一流”建设,力争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170字)
中国音乐学院 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国音乐学院 China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国音乐学院创立于1964年,由周恩来总理批示建立,是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共建的国家级艺术院校,入选国家“21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传承民族音乐为核心,构建本硕博一体化教育体系,设立民族音乐学、音乐治疗、电子音乐等特色学科,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4个北京市重点学科。师资涵盖金铁霖、吴文光等名家,科研成果丰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学校与全球50余所顶尖院校合作,发起“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举办国际传统音乐节,推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通过中国青年民族乐团等实践平台,年均举办300余场演出,深度参与国家级文化活动。未来将聚焦音乐人工智能、全球孔子学院建设及音乐智库发展,持续引领传统与现代音乐融合创新。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承袭古代太学传统,开创现代高等教育先河。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与五四运动策源地,北大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民主科学思想,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理念,汇聚陈独秀、鲁迅等名家。抗战时期与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大,培养大批救国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后形成文理学科优势,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12位出自北大。2000年合并北京医科大学,强化医工交叉。现拥有4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4个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为使命,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持续引领时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