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经领域的卓越教育殿堂
学校概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简称首经贸)创建于1956年,是中国最早专注于经济与管理学科的高等学府之一。作为北京市属重点大学,学校以“立足首都、服务全国、面向世界”为办学定位,形成了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等多学科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
历史沿革
首经贸的起源可追溯至两大教育机构:1956年成立的北京经济学院与1958年建立的北京财贸干部学校。1995年,两校合并为现今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这一整合不仅延续了两校的办学传统,更开创了财经类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
里程碑事件:
– 2005年,入选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
– 2013年,获批设立博士研究生培养项目;
– 2020年,入选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计划。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等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10%。
特色研究平台
- 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聚焦宏观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研究;
- 数字经济与创新研究中心:探索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
- 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基地:为国家战略提供智库支持。
近五年科研成果: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超200项,发表SSCI/SCI论文逾800篇,多项政策建议被国务院及北京市政府采纳。
师资力量
首经贸汇聚了900余名专职教师,其中教授与副教授占比65%,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30余人。教师团队中既有深耕理论研究的学者,也不乏来自世界银行、知名跨国企业的实务专家。
代表性学者:
– 李教授:劳动经济学领域权威,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王教授:公司治理研究专家,其成果被写入多部国际商科教材。
国际化办学
学校与全球40多个国家的2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顶尖学府。
特色国际合作项目
- “3+1+1”本硕连读计划: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学生可获双学位;
- 国际暑期学校: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等学者开设短期课程;
- 全英文授课项目: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等全英文专业。
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
首经贸秉持“崇德尚能,经世济民”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学生发展亮点
- 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业孵化基地,学生团队在“挑战杯”等赛事中累计获奖超100项;
- 实践教学体系:与德勤、普华永道等企业共建实习基地,本科生实习覆盖率达95%;
- 校园品牌活动:财经案例分析大赛、模拟联合国大会等活动吸引全国高校参与。
校园设施与生活
主校区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占地约480亩,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与人文景观。
标志性建筑
- 图书馆:藏书量逾200万册,配备金融数据库与智能检索系统;
- 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学生活动中心:可容纳3000人,全年举办学术讲座与文艺演出。
社会贡献与影响力
学校深度参与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连续十年发布《京津冀发展蓝皮书》,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同时,首经贸校友网络遍布政商学界,包括:
– 张校友:知名投行高管,主导多家企业海外上市;
– 陈校友:国家级智库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十四五”规划编制。
未来展望
面向2035年,首经贸将重点推进“数字财经”学科群建设,打造国家级财经大数据平台,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
(注: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数据更新至2023年9月)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关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25日 下午5:41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前身为中国首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现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高校。学校构建新工科引领的交叉学科体系,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亚洲最大深水试验池,近五年获国家科技奖23项,包括“海燕”万米深潜器、脑机接口系统等重大成果。与佐治亚理工等200余所国际高校合作,运营全球首个中医孔子学院,国际学生超5000人。校园保留北洋建筑群,建成智慧教室全覆盖的新校区,孵化427家创业企业。30万校友涵盖吴自良、苏权科等领军人物,校友企业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

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中国医学科学院(195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自1957年实行院校一体化管理,构建了集科研、医疗、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体系。机构拥有21个直属研究所、6所顶尖专科医院及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病原体研究、肿瘤疗法、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突破,主导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等重大成果。教育方面首创八年制医学精英培养模式,拥有24名院士及56名杰青组成的顶尖师资。其直属医院集群中,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2年蝉联全国综合榜首,阜外医院年心血管手术量全球领先。学科建设涵盖7个教育部A类学科,并布局精准医学、AI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通过34个国际平台及“一带一路”医学联盟深化全球合作,未来将聚焦国家医学创新基地、智能医疗系统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医学中心,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北方工业大学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方工业大学始建于1946年,是以工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现由北京市管理,构建了覆盖理学、工学等七大学科的教育体系。校园占地452亩,获评“北京高校十佳美丽校园”等称号,智慧化与生态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形成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在校生16878人,就业率稳定在96%,1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点,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科研聚焦智能交通、节能环保等领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建有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师资队伍中博士占比65.2%,拥有国家级人才14人。学校深度参与首都重大战略,党建成果获教育部示范项目认定,正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肇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定名,是中国首所师范高等学府,融合多校底蕴,孕育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传承。学校构建北京、珠海双校区协同格局,总藏书超1587万册,覆盖文理学科与新兴交叉领域,教育学、心理学等1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等高端平台。师资含两院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近400人次,设立10个拔尖培养基地及书院制育人体系。深度参与国家教育战略,拓展全球200余所高校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规划至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教师教育高地,赋能教育现代化。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贵州省首所地方性本科院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学校位于都匀市,校园占地90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生态格局。以师范为基、民族为魂,构建本硕预科多层次培养体系,开设51个本科专业,重点发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特色方向。教职工95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7.5%,建有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级项目27项。在校生1.3万人,本科就业率连续8年超95%,培养出全国模范教师等优秀人才。实施“国培计划”培训基层教师1.2万人次,与华为、茅台等企业深度合作。面向“十四五”,着力建设区域性高水平民族师范大学,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和数字校园升级,力争2030年建成民族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肇始于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矿冶学科,1952年由六校矿冶系科组建为新中国首所钢铁高等学府,1988年更现名。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建成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服役安全大科学装置,获国家科技奖185项,在电弧炉复合吹炼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作为"钢铁摇篮",培养31万人才,校友涵盖47位院士及冶金行业90%央企负责人。现有两院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12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新时代聚焦碳中和、生物农业等前沿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致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轻工类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学校设有18个学院,其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学科国内领先,食品科学在2023年软科排名位列全国前5%,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拥有3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100余件,并与企业共建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与30余国120所高校合作,设立国际工程师学院,引入法国精英培养模式。校园分滨海、河西两区,注重产教融合,学生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奖项28项。校友在轻工、食品、新能源等领域贡献突出,学校未来将聚焦新工科建设、校区扩建及“一带一路”技术合作,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于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历经华北联大等阶段,成为新中国首所综合性大学,获党和国家领导人30余次视察指导。学科实力卓著,9个A+学科领跑人文社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新闻传播学稳居全国顶尖,构建理论创新、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三位一体"布局。87年来培养37万英才,诞生新中国首位法学博士,参与起草《民法典》等50余部法律,拥有国家高端智库及全球TOP50研究机构。与61国306所名校合作,首创国际学位项目,师生比1:7精细化培养,本科生深造率78%。通州、中关村双校区协同发展,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