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翻译站点

2周前发布 196 0 0

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首批电力行业特色高校,2005年入选国家"211工程",2017年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格局,以电气工程、能源动力等学科见长,两大核心学科稳居全国前三,拥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特高压输电、海上风电等领域取得全球首套±1100kV直流输电系统等突破性成果。作为"一带一路"能...

所在地: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北农路2号华北电力大学本科招生办
语言:
北京 | 本科 | 理工类 | 公办 | 211 | 双一流 | 国重点 | 保研资格
收录时间:
2025-04-18
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华北电力大学(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百科全书记录

历史沿革与发展脉络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英文缩写NCEPU)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北京电力学院,是新中国为适应电力工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首批行业特色高校。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省邯郸市,更名为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迁回北京,并恢复华北电力学院校名。1995年,华北电力学院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建为华北电力大学,开启多学科融合发展新阶段。2005年,学校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并于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构建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主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保定校区设于河北省保定市,另在河北邯郸保留教学科研基地。这种布局既服务国家能源战略,又辐射京津冀协同发展。

学科体系与教学特色

作为能源电力领域的领军高校,华电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导,理、管、经、法、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两大核心学科连续多年位列全国前3,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稳居全球前50。

国家级特色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国内首批开设)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覆盖风电、光伏、储能技术)
核工程与核技术(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深度合作)

学校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2021年起开设“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聚焦碳捕集、氢能等前沿方向。

科研创新与行业贡献

华电拥有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质发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实验室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37项,在特高压输电柔性直流电网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标志性科研成果:
全球首套±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
兆瓦级漂浮式海上风电一体化监控平台
燃煤机组超低排放技术(推广至全国90%以上火电厂)

学校深度参与国家能源发展规划,牵头编制《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其智库团队提出的”能源互联网”概念被纳入”十三五”国家战略。截至2023年,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1项,技术转化经济效益超400亿元

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

华电是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首批成员,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68所国际知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2015年发起成立“一带一路”能源学院联盟,已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设立7个海外教育基地。

特色国际合作项目:
中欧清洁能源创新中心(欧盟地平线计划资助)
国际核电人才联合培养计划(与法国电力集团合作)
全球能源领袖暑期学校(吸引30+国家学员)

学校留学生规模突破2000人,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能源电力专项”覆盖58个发展中国家。2022年,华电在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工程与技术领域进入全球前300强。

人才培养与就业前景

华电实施“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设立院士工作室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能集团等央企每年定向招收毕业生超2000人,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98%以上。

特色培养模式:
“订单+联合”培养:与40余家能源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73家
国际工程师认证:毕业生可直接申请IEEE等国际执业资格

据2023年统计,华电校友中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省级电力公司负责人89人,世界500强企业高管127人,被誉为”电力行业的黄埔军校”。

校园文化与精神传承

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特色文化品牌包括:
电力科技文化节(全国高校唯一电力主题科创盛会)
能源大讲堂(年均举办院士讲座40余场)
“光明行”志愿服务队(为偏远地区实施电网改造)

校园建设体现绿色理念,保定校区建成“近零碳示范校园”,年减少碳排放1.2万吨。北京校区图书馆藏有18万册珍稀电力文献,包括1950年代苏联援建电站的原始图纸。


注: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部分成果涉及国家机密未予公开。学校官网为权威信息发布渠道。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浏览人数已经达到196,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18日 下午4:3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轻工类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学校设有18个学院,其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学科国内领先,食品科学在2023年软科排名位列全国前5%,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拥有3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100余件,并与企业共建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与30余国120所高校合作,设立国际工程师学院,引入法国精英培养模式。校园分滨海、河西两区,注重产教融合,学生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奖项28项。校友在轻工、食品、新能源等领域贡献突出,学校未来将聚焦新工科建设、校区扩建及“一带一路”技术合作,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直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是我国密码保密与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前身始于1947年,历经多次调整后于1993年定名。学院以“忠诚、笃学、严谨、守纪”为校训,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拥有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及4个特色教学系部,聚焦量子密码、5G安全等前沿方向。师资队伍中87.9%具博士硕士学位,主导研发SM9算法等国家级成果。毕业生62%进入党政机要部门,校友涵盖30余位省部级干部及百余名五一奖章获得者。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等共建实验室,2022年主办亚太密码学年会,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密码学科的目标迈进,持续为国家网络安全输送政治过硬的专业人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北京经济学院与北京财贸干部学校合并而成,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核心,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体系。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位列全国前10%,并设有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特色平台。师资力量雄厚,65%教师为教授或副教授,30余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与40多国200余所高校合作,推出“3+1+1”本硕连读等特色项目。校园注重实践与创新,学生实习覆盖率达95%,在“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学校深度服务国家战略,连续十年发布《京津冀发展蓝皮书》,未来将聚焦数字财经学科群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打造财经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70字)
北京外国语大学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北京外国语大学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北京外国语大学是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创立于1941年,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使命,被誉为“外交官摇篮”。学校开设101种外语专业,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是全球唯一覆盖联合国全官方语言的高校。推行“外语+专业”复合培养模式,设立国际商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等,其会议口译专业获国际权威认证。与全球160国500余所高校合作,海外承办24所孔子学院,居全国之首。牵头“一带一路”人才培养项目,为沿线国家输送超1.2万人才。毕业生就业率超98%,校友中驻外大使占比30%,崔天凯、莫言等为知名代表。未来将聚焦数字人文、国际传播等领域,建设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助力国家战略与全球治理。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历经西南联大时期、工科转型等阶段,已发展为教育部双一流A类高校。学科布局覆盖11大门类,在核能、计算机、环境工程领域国际领先,拥有13个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及年均80亿元科研经费。推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设立苏世民书院培养全球领导者,X-Lab平台孵化出15家估值超百亿的科技企业。QS排名稳居亚洲前三,工程学科全球前十,雇主评价达99.2分。校园融合古典建筑与现代设施,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深度参与北斗导航、新冠疫苗等国家战略项目,牵头组建智能制造联盟,未来将聚焦量子信息、碳中和等前沿领域攻关,服务"中国制造2025"与一带一路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唯一入选“双一流”的民族类高校,1951年建校于北京,以服务民族团结、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使命。学校以民族学为核心构建多学科体系,拥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及多个重点科研平台,在民族政策研究、非遗保护等领域成果显著。校园汇聚56个民族师生,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60%,建有民族博物馆,常态化举办民族文化节。与全球207所高校合作,开展“一带一路”民族研究等国际项目。作为国家智库,年均提交政策报告200余份,参与重大立法,助力乡村振兴。未来将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实施“石榴籽计划”,打造民族研究高地,服务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肇始于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矿冶学科,1952年由六校矿冶系科组建为新中国首所钢铁高等学府,1988年更现名。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建成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服役安全大科学装置,获国家科技奖185项,在电弧炉复合吹炼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作为"钢铁摇篮",培养31万人才,校友涵盖47位院士及冶金行业90%央企负责人。现有两院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12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新时代聚焦碳中和、生物农业等前沿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致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前身为中国首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现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高校。学校构建新工科引领的交叉学科体系,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亚洲最大深水试验池,近五年获国家科技奖23项,包括“海燕”万米深潜器、脑机接口系统等重大成果。与佐治亚理工等200余所国际高校合作,运营全球首个中医孔子学院,国际学生超5000人。校园保留北洋建筑群,建成智慧教室全覆盖的新校区,孵化427家创业企业。30万校友涵盖吴自良、苏权科等领军人物,校友企业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