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翻译站点

4周前更新 265 0 0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于2000年,是贵州省首所地方性本科院校,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学校位于都匀市,校园占地90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生态格局。以师范为基、民族为魂,构建本硕预科多层次培养体系,开设51个本科专业,重点发展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等特色方向。教职工95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57.5%,建有院士工作站等省级科研平台,承担...

所在地:
贵州省都匀市剑江大道中段5号
语言:
贵州黔南 | 本科 | 师范类 | 公办
收录时间:
2025-04-04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发展概况

历史沿革与定位

创办于新世纪之初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是贵州省首所实现本科层次办学的地方性高等学府。其历史根基可追溯至1952年创建的教育机构,2000年3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转型为本科院校。作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标杆,学校在2014年跻身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员,并于2017年以”高水平、有特色”的评估结论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

地理环境与校园建设

校址坐落于联合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都匀市,地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核心区域。校园规划占地面积达90.13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45.52万平方米,形成”一校两区”的空间格局。东倚莲花山生态景区,南濒剑江水域,西接贵新高等级公路与黔桂铁路动脉,北望斗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构成”四围翠色,一水穿城”的独特生态校园。

办学体系与特色发展

秉持”师范为基、民族为魂、区域为本、应用为要”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层次:涵盖硕士研究生、普通本科、少数民族预科及国际留学生教育
学科架构:10大学科门类统筹发展,开设51个本科专业
特色方向:重点建设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山地特色农业、基础教育创新三大研究领域

在教师教育领域,2011年获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现设有学科教学(语文)、小学教育等10个培养方向,形成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的师资培养体系。

师资力量与科研平台

教职工队伍规模达955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7.5%,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科研创新体系包含:
– 省级院士工作站(2013年设立)
–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喀斯特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 少数民族传统技艺传承基地

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27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在民族语言保护、植物抗逆基因研究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人才培养成效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构建了”课堂+竞赛+实践”三维育人模式:
1. 学科竞赛:近三年获国际赛事银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278项
2. 双创教育:建成省级众创空间,孵化学生创业项目43个
3. 就业质量本科就业率连续8年超95%,师范生入编率居全省前列
4. 民族教育:每年为武陵山片区培养少数民族人才800余名

毕业生中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非遗传承人等杰出代表,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达91.6%。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院校,累计培训基层教师1.2万人次。国际交流网络覆盖东南亚7国,与越南太原大学共建”汉语文化推广中心”。校企合作方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ICT学院,与茅台集团合作开展酿酒微生物研究。

发展愿景

面向”十四五”,学校确立建设区域性高水平民族师范大学的战略目标,重点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和”数字校园升级工程”。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民族教育特色,力争在2030年前建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注:文中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65,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Qiann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4日 下午11:09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承袭古代太学传统,开创现代高等教育先河。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与五四运动策源地,北大孕育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和民主科学思想,蔡元培倡导“兼容并包”理念,汇聚陈独秀、鲁迅等名家。抗战时期与清华、南开合组西南联大,培养大批救国人才。1952年院系调整后形成文理学科优势,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12位出自北大。2000年合并北京医科大学,强化医工交叉。现拥有4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4个重点实验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学校以“立德树人、服务国家”为使命,致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领域持续引领时代发展。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前身为中国首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现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高校。学校构建新工科引领的交叉学科体系,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亚洲最大深水试验池,近五年获国家科技奖23项,包括“海燕”万米深潜器、脑机接口系统等重大成果。与佐治亚理工等200余所国际高校合作,运营全球首个中医孔子学院,国际学生超5000人。校园保留北洋建筑群,建成智慧教室全覆盖的新校区,孵化427家创业企业。30万校友涵盖吴自良、苏权科等领军人物,校友企业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
首都师范大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首都师范大学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北京市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拥有海淀、良乡、通州三校区。学校前身为北京师范学院,1992年更现名,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学科实力突出。现有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设心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及多个教育部、北京市科研平台,在量子信息、文化遗产等领域成果显著。推行“师范+专业”双轨培养,与全球40国200余所高校合作,2022年设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深度参与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创新,未来聚焦“智能+教育”学科群建设,致力打造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北京建筑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

北京建筑大学立足首都,形成西城、大兴双校区协同发展格局,教学设施总面积49万平方米,拥有国际领先的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系统及119万册实体藏书。学科建设以工为主,建筑学等3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70%本科专业获省部级一流认证,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师资团队含院士及国家级人才,建成3级科研平台体系,近五年获16项国家科技奖。深度参与北京大兴机场、冬奥场馆等重大工程,发起"一带一路"建筑类大学国际联盟。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超95%,培养出李瑞环、马岩松等领军人才。面向2035年,锚定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目标,聚焦智能建造、城市安全等领域创新突破,服务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
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农业大学肇始于1905年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95年由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组建。学校是国家“双一流”A类高校,9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农业科学稳居ESI全球前万分之一,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获A+(全国第六)。拥有19个博士后流动站、2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超85%,国家级科研平台达5个。科研成果丰硕,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30篇论文发表于《Nature》《Science》,牵头95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构建全球合作网络,发起“世界顶尖涉农大学联盟”,设立“一带一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年培养毕业生逾7000人,累计输送13万名农业领军人才,以“解民生之多艰”为使命,全力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服务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战略。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始建于1960年,现由院士领衔的团队领导,拥有11个学院和22所高水平临床医学院,构建覆盖全科的临床教学网络。学校设8个国家重点学科、9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师资队伍含7位院士及3000余高级职称专家,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科研体系包含5个国家医学中心和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超3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研究生占比近半,与全球5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深度参与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公安教育最高学府。前身为1948年成立的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获设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校以公安学、公安技术为核心,下设治安、侦查、网络安全等12个学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反恐研究院等科研平台。主校区位于北京,建有模拟实战训练中心、电子证据实验室等特色设施。参与北京奥运会、G20峰会等国家级安保,主导多项公共安全法律及技术标准制定。推行“体能测试+政审+高考”的提前批招生机制,实施“校局合作3+1”培养模式,累计培养20万毕业生,包括36名省部级警界领导及500余名全国英模。未来将聚焦智慧警务、国际执法合作及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服务新时代公安事业发展。
北京印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北京印刷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Graphic Communication

北京印刷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与国家新闻出版署共建高校,2024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本硕博全链条培养体系。学校聚焦出版传媒全产业链,设有出版与传播、印刷与包装、设计与艺术三大特色学科群,拥有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国内首个出版学博士点。依托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主导制定印刷领域首个国际标准,研发智能包装等关键技术,服务北京冬奥会等国家重大需求。师资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实施"出版+"复合型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5%。作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与30余国开展合作,建有中国印刷博物馆,规划建设智能印刷技术攻关与数字内容创意研究院,持续助力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