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翻译站点

2周前发布 174 0 0

中央民族大学是国家民委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国唯一入选“双一流”的民族类高校,1951年建校于北京,以服务民族团结、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为使命。学校以民族学为核心构建多学科体系,拥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及多个重点科研平台,在民族政策研究、非遗保护等领域成果显著。校园汇聚56个民族师生,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60%,建有民族博物馆,常态化举办民...

所在地: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
语言:
北京 | 本科 | 民族类 | 公办 | 211 | 985 | 双一流 | 国重点 | 保研资格 | 研究生院
收录时间:
2025-04-18
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央民族大学(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学校概况

中央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学校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中央民族学院,1993年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作为中国唯一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民族类院校,其以服务国家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为使命,被誉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最高学府”。


历史沿革

  • 1951年:中央民族学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长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担任。
  •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等机构的民族学相关专业并入。
  • 1978年:成为首批恢复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之一。
  • 1999年:入选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 2017年:跻身”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民族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 2022年:在第二轮”双一流”评选中,民族学继续保留一流学科地位。

学科建设与学术特色

学科体系

学校构建了以民族学为核心,文、史、哲、经、法、理、工、管、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体系。现有27个学院,覆盖67个本科专业,其中: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民族学、社会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等18个
北京市重点学科:宗教学、生态学、艺术学等9个

科研平台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 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民族医药创新中心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民族文化传播实验中心

学术成就

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领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项,发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报告》等标志性成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完成56个民族传统技艺数字化工程,建立全球最大的少数民族语音数据库。


校园文化

多元交融的校园生态

在校生规模约1.8万人,涵盖中国所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60%。每年举办民族文化节,设置民族服饰展演、传统美食体验、非遗技艺工作坊等特色活动。校园内建有民族博物馆,馆藏3万余件民族文物,包括清代蒙古王爷服饰、藏族唐卡珍品等国家一级文物。

特色教育项目

  • 民族语种教育:开设蒙古语、藏语、维吾尔语等28种少数民族语言课程
  • 知行计划:组织学生赴民族地区开展田野调查与社会实践
  • 大师工作坊:邀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驻校授课

国际交流与合作

全球伙伴网络

46个国家和地区的207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
– 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
– 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系
–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学院

特色国际合作项目

  • “一带一路”民族研究智库联盟:联合中亚、东南亚高校开展跨境民族研究
  • 国际萨满文化研究中心:与北欧、西伯利亚地区学术机构共建
  • 海外民族志工作坊:每年选派师生赴非洲、拉美进行田野考察

校园设施

现代化教学资源

  • 海淀校区:占地40万平方米,融合传统民族建筑风格与现代设计
  • 丰台校区:2021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区,配备智能教室系统和VR民族文化遗产实验室
  • 图书馆特色馆藏:拥有1949年前少数民族文献2.3万册,独家收藏清代西南土司档案

生活服务设施

  • 民族餐饮中心:设有八大菜系窗口和清真食堂
  • 多功能体育中心:包含板鞋竞速、押加(藏族传统体育)等民族体育训练场地

社会贡献

政策智库功能

作为国家民委直属高校,年均提交政策咨询报告200余份,参与《民族区域自治法》修订等重大立法工作。2020年以来,承担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监测评估国家项目,建立覆盖832个脱贫县的数据库。

文化传播使命

  • 创编《中华民族全家福》大型歌舞剧,全球巡演56场
  • 研发”民族语言智能翻译系统”,覆盖15种跨境民族语言
  • 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收录古籍12万种

知名校友

  • 才旦卓玛(藏族歌唱家)
  • 艾克拜尔·米吉提(哈萨克族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
  • 韦钰(壮族,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 杨晶(蒙古族,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发展愿景

根据《中央民族大学2035行动计划》,学校将着力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推进”数字人文与民族交融”交叉学科创新平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民族研究高地。在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石榴籽计划”,深化跨民族联合培养机制,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持续输送高素质人才。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浏览人数已经达到174,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中央民族大学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18日 下午4:3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中央美术学院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央美术学院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央美术学院(CAFA)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奠基性高等学府,始于1918年国立北京美术学校,1949年由多所院校合并组建,毛泽东亲笔题写校名。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下设造型、设计、建筑等8个二级学院,拥有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推行工作室制与项目制教学,培育青年艺术家参与国际展览。校区涵盖北京望京、燕郊及规划中的上海校区,图书馆藏80万册,美术馆年参观量超50万人次。与皇家艺术学院等50余所国际院校合作,师生获红点至尊奖、MoMA收藏等荣誉。徐悲鸿、刘小东等校友影响深远,学院主导“艺术乡建”计划,并探索数字艺术与元宇宙前沿。未来以“2035全球艺术创新计划”为目标,推动科技与艺术交叉学科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始建于1960年,现由院士领衔的团队领导,拥有11个学院和22所高水平临床医学院,构建覆盖全科的临床教学网络。学校设8个国家重点学科、9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师资队伍含7位院士及3000余高级职称专家,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科研体系包含5个国家医学中心和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超3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研究生占比近半,与全球5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深度参与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化工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学校以理工为基,设有18个院系,全日制在校生超2.5万人,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序列,10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前1‰)。拥有专任教师2700余人,含院士8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9人次,建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24年科研经费达13亿元,累计获国家科技奖33项。教学方面获国家级成果奖19项,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与63国170所高校开展合作,设立孔子学院及国际联合实验室。学校实施“四大战略”,力争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北京农学院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北京农学院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北京农学院始建于1956年,历经多次升级转型,现已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突破的都市农林特色高校。学校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学位类别,园艺学、兽医学等学科入选北京高精尖学科及博士点培育项目,构建全产业链学科集群。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62%,拥有国家级人才13人次,建有26个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平台,年均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成果百余项。学校深度服务首都发展,科技小院入选国家支持项目,乡村振兴案例两次获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实践,毕业生基层就业率达73%。未来将聚焦农业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新兴领域,实施五大战略工程,建设高水平都市农林大学,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
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华北电力大学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华北电力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首批电力行业特色高校,2005年入选国家"211工程",2017年跻身"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形成"一校两地三校区"格局,以电气工程、能源动力等学科见长,两大核心学科稳居全国前三,拥有7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特高压输电、海上风电等领域取得全球首套±1100kV直流输电系统等突破性成果。作为"一带一路"能源学院联盟发起单位,与麻省理工等68所国际院校合作,设有海外教育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超98%,培养出6位院士及127位世界500强高管,被誉为"电力黄埔"。校园建设融入绿色理念,保定校区建成年减碳1.2万吨的近零碳示范园区。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创建于1911年,历经西南联大时期、工科转型等阶段,已发展为教育部双一流A类高校。学科布局覆盖11大门类,在核能、计算机、环境工程领域国际领先,拥有13个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及年均80亿元科研经费。推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设立苏世民书院培养全球领导者,X-Lab平台孵化出15家估值超百亿的科技企业。QS排名稳居亚洲前三,工程学科全球前十,雇主评价达99.2分。校园融合古典建筑与现代设施,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精神。深度参与北斗导航、新冠疫苗等国家战略项目,牵头组建智能制造联盟,未来将聚焦量子信息、碳中和等前沿领域攻关,服务"中国制造2025"与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关系学院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学院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国际关系学院(UIR)是教育部直属特色高校,前身为1949年创立的中央外事干部学校。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为核心,构建"国家安全+"交叉学科体系,其国际政治、涉外法学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安全学在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五。创新"专业+外语+实务"培养模式,配备虚拟谈判实验室与双导师制,并与87所国际高校开展合作,主导金砖国家智库、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拥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研发成果被联合国采纳。毕业生32%任职外交部、国安系统等机构,涉外岗位竞争力达9.2(满分10)。学校正着力建设国家安全学术高地、数字外交创新引擎和全球治理人才枢纽,致力培养支撑全球治理现代化的复合型人才。
北京体育大学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北京体育大学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1953年,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的“双一流”体育类高校,以培养体育精英和推动科研创新著称。学校拥有运动人体科学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有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及冰雪运动科学研究中心,近五年主导制定12项国家标准,并为北京冬奥会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累计培养许海峰、张怡宁等36位奥运冠军,创新“体育+”跨学科课程体系,毕业生就业率超95%。校园内设奥运标准训练场馆及冠军博物馆,与全球60余所高校合作,牵头“一带一路”体育人才培养。未来将聚焦科技赋能体育、体医融合及全球影响力建设,服务健康中国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