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翻译站点

1周前发布 147 0 0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直属全国重点高校,创立于1955年,以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为核心,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学院设有外交学、国际关系等国家级特色专业,拥有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等高端平台,65%教师具高级职称,多名专家参与国家重大政策研究。与全球60余所名校建立合作,30%本科生赴海外交流,品牌活动北京模联、外交官论坛影响广泛。杰出校友包括王...

所在地:
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24号(邮编100037)、
语言:
北京 | 本科 | 语言类 | 公办 | 双一流 | 国重点 | 保研资格
收录时间:
2025-04-25
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事务大学)

历史沿革与定位

外交学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成立于195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直属的全国重点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外交外事人才为核心使命。学校前身为周恩来总理提议设立的“外交干部学校”,初期定位为服务新中国外交战略需求的专业教育机构。1990年代起,学院逐步拓展学科领域,形成以外交学为核心、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办学格局,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2012年,学院入选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进一步强化了在国际法与涉外法治领域的教学优势。2023年,学校启动“全球治理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与战略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学科建设与专业特色

学院设有外交学、国际关系、国际法、外语等多个本科专业,其中外交学与英语(外交翻译方向)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研究生教育涵盖法学、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等一级学科,并开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与实践”等前沿研究方向。

重点学科平台

  1. 中国外交理论研究中心:聚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论体系构建,承担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
  2.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为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定向输送专业人才,合作开展全球治理课题研究。
  3. 区域国别研究基地:下设亚太、欧洲、非洲等区域研究所,提供政策咨询与智库服务。

师资力量与学术成果

学院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包括前驻外大使、国际法专家及资深翻译家。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65%,其中多位教授担任外交部政策咨询委员或联合国特聘顾问。

代表性研究成果

  • 《中国外交决策机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一等奖)
  • 《多边外交中的法律冲突与协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 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编撰工作

国际合作与交流网络

外交学院与全球60余所高校及智库建立合作关系,包括美国乔治城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日内瓦高等国际关系学院等。每年选派30%以上的本科生赴海外交换学习,并开设“国际公务员能力强化班”,为学生进入国际组织实习提供专项培训。

品牌学术活动

  1. 北京模拟联合国大会(BJMUN):中国最早的高校模联会议之一,吸引逾千名海内外学生参与。
  2. 外交官论坛:定期邀请现任大使、国际组织官员开展专题讲座。

人才培养与校友成就

学院实行“小班化、精英化”教学模式,本科师生比保持在1:8以内。课程体系强调“语言+专业”双核心能力,要求学生精通至少两门外语,并通过外交礼仪、多边谈判等实务训练提升职业素养。

杰出校友代表

  • 王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
  • 崔天凯:前中国驻美国大使
  • 傅莹:前外交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
  • 张业遂: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

校园文化与特色活动

学院以“站稳政治立场、精通国际规则、传承外交精神”为育人理念,打造系列品牌活动:
外交风采大赛:通过模拟新闻发布会、危机处理演练等形式考核学生综合能力。
非通用语戏剧节:使用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演出经典剧目,强化语言应用能力。
大使面对面:组织学生赴驻华使馆参访,与外交官进行圆桌对话。


社会服务与智库功能

作为外交部重要智库之一,学院教师年均提交政策研究报告200余份,内容涉及中美关系、“一带一路”法律风险、数字外交等热点议题。2021年成立的“人工智能与国际安全实验室”,是国内首个聚焦新兴科技与外交交叉领域的研究平台。


招生与就业前景

学院实行提前批次录取,2023年本科录取分数线超出一本线平均120分。毕业生中,约35%进入外交部、中联部等党政机关,25%任职于跨国公司及国际组织,20%赴哈佛大学、牛津大学等名校深造。


发展愿景

面向2035年,外交学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外交特色大学”的目标,重点推进学科交叉创新(如“数字外交”“气候外交”)、拓展南南合作教育项目,并筹建全球外交院校联盟(GDAU),推动国际外交教育标准制定。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浏览人数已经达到147,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外交学院 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25日 下午5:41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首都体育学院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首都体育学院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首都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北京市属重点高校,2023年启用现名并获批冰雪运动国家训练基地。学校构建"体医工融合创新"特色学科体系,拥有体育教育训练学等国家一流专业及8个省级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67项国家级项目,科研成果获国家专利并产业化。培养出张怡宁等37位世界冠军,校队获全国大学生赛事金牌89枚。国际化方面,与48所国际高校合作,开设全英文项目,培养42国留学生。校园配备智能化训练馆、冰雪科研基地等先进设施,开发"体医融合"社区服务模式,用户超200万。未来将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实施智能体育创新园等重点工程,打造全球冰雪人才基地与奥林匹克教育中心。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轻工类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学校设有18个学院,其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学科国内领先,食品科学在2023年软科排名位列全国前5%,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拥有3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100余件,并与企业共建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与30余国120所高校合作,设立国际工程师学院,引入法国精英培养模式。校园分滨海、河西两区,注重产教融合,学生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奖项28项。校友在轻工、食品、新能源等领域贡献突出,学校未来将聚焦新工科建设、校区扩建及“一带一路”技术合作,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现为北京市属硕士授予单位及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形成以工程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清源、康庄、燕山三大校区,聚焦材料与化工(ESI前1%)、智能制造等核心学科,设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3个省部级平台。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与200余家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基地,毕业生工程能力好评率超92%。近五年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0%,在能源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取得突破,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增长470%。现有博士教师占比66%,12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面向2030年,学校将深化"数字赋能、交叉创新"战略,力争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0.5%,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北京物资学院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北京物资学院 Beijing Wuzi University

北京物资学院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最早以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为特色的高校,2010年成为北京市与商务部共建高校。学校以物流管理与工程为核心,构建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体系,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拥有国家级物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2个校企联合实验室。师资团队包括2名长江学者及15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推行“3+1”校企培养模式,学生多次获国际赛事金奖。与30余所国际高校合作开展双学位项目,发起“一带一路”物流院校联盟。校园建成智能物流实训基地,图书馆物流文献馆藏量全国领先。深度参与京津冀物流规划,助力乡村振兴,校友企业年产值超千亿元。未来将建设智慧供应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新增人工智能物流等交叉学科,致力打造世界一流物流特色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人民大学诞生于1937年延安陕北公学,历经华北联大等阶段,成为新中国首所综合性大学,获党和国家领导人30余次视察指导。学科实力卓著,9个A+学科领跑人文社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新闻传播学稳居全国顶尖,构建理论创新、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三位一体"布局。87年来培养37万英才,诞生新中国首位法学博士,参与起草《民法典》等50余部法律,拥有国家高端智库及全球TOP50研究机构。与61国306所名校合作,首创国际学位项目,师生比1:7精细化培养,本科生深造率78%。通州、中关村双校区协同发展,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目标,全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直属于中共中央办公厅,是我国密码保密与信息安全领域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前身始于1947年,历经多次调整后于1993年定名。学院以“忠诚、笃学、严谨、守纪”为校训,构建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拥有网络空间安全博士点及4个特色教学系部,聚焦量子密码、5G安全等前沿方向。师资队伍中87.9%具博士硕士学位,主导研发SM9算法等国家级成果。毕业生62%进入党政机要部门,校友涵盖30余位省部级干部及百余名五一奖章获得者。学院与日内瓦大学等共建实验室,2022年主办亚太密码学年会,正朝着建设世界一流密码学科的目标迈进,持续为国家网络安全输送政治过硬的专业人才。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肇始于1895年北洋西学学堂矿冶学科,1952年由六校矿冶系科组建为新中国首所钢铁高等学府,1988年更现名。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4个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建成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服役安全大科学装置,获国家科技奖185项,在电弧炉复合吹炼等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作为"钢铁摇篮",培养31万人才,校友涵盖47位院士及冶金行业90%央企负责人。现有两院院士领衔的师资团队,127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新时代聚焦碳中和、生物农业等前沿领域,深化产教融合与国际合作,致力培育创新型人才,服务制造强国战略。
北京农学院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北京农学院 Beijing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北京农学院始建于1956年,历经多次升级转型,现已成为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突破的都市农林特色高校。学校拥有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学位类别,园艺学、兽医学等学科入选北京高精尖学科及博士点培育项目,构建全产业链学科集群。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占比62%,拥有国家级人才13人次,建有26个国家级与省部级科研平台,年均科研经费超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等成果百余项。学校深度服务首都发展,科技小院入选国家支持项目,乡村振兴案例两次获联合国全球减贫最佳实践,毕业生基层就业率达73%。未来将聚焦农业人工智能、生物育种等新兴领域,实施五大战略工程,建设高水平都市农林大学,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