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翻译站点

4周前更新 202 0 0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现为北京市属硕士授予单位及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形成以工程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拥有清源、康庄、燕山三大校区,聚焦材料与化工(ESI前1%)、智能制造等核心学科,设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7个专业硕士学位,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3个省部级平台。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8个专业入选国家...

所在地:
北京市大兴区清源北路19号。邮编:102617
语言:
北京 | 本科 | 理工类 | 公办
收录时间:
2025-04-04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发展概览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成立于1978年,原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2000年起转由北京市政府主管。作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市博士点立项建设单位,该校历经46年发展,形成了以工程实践为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学校在QS亚洲大学排名中工程领域位列前400名。

校区布局与硬件设施

学校现运营清源、康庄、燕山三大校区,总占地面积466亩(约31万平方米)。其中:
– 清源校区:承担主要本科教学与科研实验功能
– 康庄校区:重点发展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
– 燕山校区:毗邻燕山石化基地,强化校企联合培养

教学科研设备总值逾3.2亿元,建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23个省部级以上实践平台。

学科专业架构

实施“双轮驱动”学科发展战略,形成:
1. 核心学科群:材料与化工(ESI全球前1%)、智能制造、城市安全
2. 新兴交叉领域:生物医药工程、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安全
3. 特色培育方向:氢能技术、应急管理、智能装备

学位授权体系包含:
– 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控制科学等)
– 7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
– 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机械工程)
– 博士后工作站1个(能源化工方向)

教学创新成果

推行CDIO工程教育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专业建设: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通过工程教育认证
教学改革:建设4门国家级金课,27门北京市优质课程
培养模式:创建现代产业学院5个,开设新工科实验班
育人成效:学生年均获省部级竞赛奖项400余项,URT项目参与度达60%

特别在工程师培养方面,与燕山石化等200余家单位建立产教融合基地,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获用人单位好评率持续保持92%以上。

科研创新实力

近五年科研经费年均增长超20%,2023年竞争性科研到账资金突破1.2亿元。重点研究领域包括:
城市能源安全:研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应用于北京90%以上燃气管网
生物医药工程:开发的新型药物制剂技术获3项国际专利
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在汽车制造领域市场占有率超15%

建有首都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等1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17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数量较五年前增长300%。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金字塔”人才工程,形成:
– 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66%,高级职称54%
– 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2人
– 省部级创新团队29支(含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
– 7位学者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

创新实施“双导师制”,聘请156位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导师指导的毕业设计选题实用转化率达38%。

国际交流与合作

构建“三维国际化”发展模式
1. 联合培养项目:中法工程师班、中德机械工程班等特色项目
2. 科研协作网络:与德、法等国建立6个国际联合实验室
3. 留学生教育:”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占比达73%

ACCA国际会计实验班毕业生全球统考通过率超国际平均线25个百分点,海外研修奖学金年度投入超300万元。

社会服务贡献

深度参与首都”四个中心”建设:
– 为城市副中心提供智慧安全解决方案
– 研发的疫情防控系统服务20余个社区
– 氢能技术团队助力北京冬奥会绿色能源保障

产学研合作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8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五年增长470%。

发展愿景

面向2030年,学校将聚焦“数字赋能、交叉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力争实现:
– 工程学科ESI排名进入全球前0.5%
– 国家级科研平台突破3个
– 专业硕士点全覆盖工科领域
–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扩展至10个国家

通过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打造首都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高地,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与科技支撑。

数据统计

数据评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浏览人数已经达到202,如你需要查询该站的相关权重信息,可以点击"5118数据""爱站数据""Chinaz数据"进入;以目前的网站数据参考,建议大家请以爱站数据为准,更多网站价值评估因素如: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的访问速度、搜索引擎收录以及索引量、用户体验等;当然要评估一个站的价值,最主要还是需要根据您自身的需求以及需要,一些确切的数据则需要找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的站长进行洽谈提供。如该站的IP、PV、跳出率等!

关于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特别声明

本站普罗塔教育导航提供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Beijing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都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对于该外部链接的指向,不由普罗塔教育导航实际控制,在2025年4月4日 下午11:03收录时,该网页上的内容,都属于合规合法,后期网页的内容如出现违规,可以直接联系网站管理员进行删除,普罗塔教育导航不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导航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是北京市属“双一流”高校,始建于1960年,以工科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学校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工程学等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前1‰),建有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及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现有教职工3300余人,含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5%。在校生2.6万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居市属高校前列。学校与全球50余国高校合作,设立4个国际科研平台。未来将聚焦智能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深化“双一流”建设,力争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大学,服务首都“四个中心”战略。(170字)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范大学肇始于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定名,是中国首所师范高等学府,融合多校底蕴,孕育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传承。学校构建北京、珠海双校区协同格局,总藏书超1587万册,覆盖文理学科与新兴交叉领域,教育学、心理学等1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等高端平台。师资含两院院士7人,国家级人才近400人次,设立10个拔尖培养基地及书院制育人体系。深度参与国家教育战略,拓展全球200余所高校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规划至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教师教育高地,赋能教育现代化。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首都医科大学始建于1960年,现由院士领衔的团队领导,拥有11个学院和22所高水平临床医学院,构建覆盖全科的临床教学网络。学校设8个国家重点学科、9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等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师资队伍含7位院士及3000余高级职称专家,近五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1项。科研体系包含5个国家医学中心和5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超3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全日制在校生1.5万人,研究生占比近半,与全球50多所院校开展合作。学校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深度参与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型医科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由北京经济学院与北京财贸干部学校合并而成,是北京市属重点大学,以经济管理学科为核心,形成多学科协同发展体系。学校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学科位列全国前10%,并设有中国经济发展研究院等特色平台。师资力量雄厚,65%教师为教授或副教授,30余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国际化办学成效显著,与40多国200余所高校合作,推出“3+1+1”本硕连读等特色项目。校园注重实践与创新,学生实习覆盖率达95%,在“挑战杯”等赛事中屡获佳绩。学校深度服务国家战略,连续十年发布《京津冀发展蓝皮书》,未来将聚焦数字财经学科群与“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打造财经领域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70字)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始建于1895年,前身为中国首所现代大学北洋大学堂,现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A类高校。学校构建新工科引领的交叉学科体系,8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亚洲最大深水试验池,近五年获国家科技奖23项,包括“海燕”万米深潜器、脑机接口系统等重大成果。与佐治亚理工等200余所国际高校合作,运营全球首个中医孔子学院,国际学生超5000人。校园保留北洋建筑群,建成智慧教室全覆盖的新校区,孵化427家创业企业。30万校友涵盖吴自良、苏权科等领军人物,校友企业年产值突破3万亿元。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天津科技大学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轻工类高等教育的先驱,现为天津市重点建设高校,以工科为主体,多学科协同发展。学校设有18个学院,其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等学科国内领先,食品科学在2023年软科排名位列全国前5%,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拥有3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级项目4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2100余件,并与企业共建生物制造产业创新研究院。与30余国120所高校合作,设立国际工程师学院,引入法国精英培养模式。校园分滨海、河西两区,注重产教融合,学生获“互联网+”大赛国家级奖项28项。校友在轻工、食品、新能源等领域贡献突出,学校未来将聚焦新工科建设、校区扩建及“一带一路”技术合作,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业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中国医学科学院(1956年)与北京协和医学院(1917年)自1957年实行院校一体化管理,构建了集科研、医疗、教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医学体系。机构拥有21个直属研究所、6所顶尖专科医院及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病原体研究、肿瘤疗法、器官移植等领域取得突破,主导完成脊髓灰质炎疫苗研发等重大成果。教育方面首创八年制医学精英培养模式,拥有24名院士及56名杰青组成的顶尖师资。其直属医院集群中,北京协和医院连续12年蝉联全国综合榜首,阜外医院年心血管手术量全球领先。学科建设涵盖7个教育部A类学科,并布局精准医学、AI辅助诊疗等前沿领域。通过34个国际平台及“一带一路”医学联盟深化全球合作,未来将聚焦国家医学创新基地、智能医疗系统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医学中心,支撑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北京工商大学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北京工商大学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北京工商大学由原北京商学院、北京轻工业学院等校合并组建,现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属重点高校。学校拥有4大学部、10个学院,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62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建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2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在食品添加剂安全、商贸流通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技术转化创造经济效益超20亿元。实施"一校两区"布局,良乡主校区扩建工程持续推进。学校以"商科领航、工科突破"为发展战略,深化产教融合,与3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